小說王耽美小說網

第六百五十五章最後的抉擇

關燈
第六百五十五章 最後的抉擇

“當然安全了,洋人那是大船,哪能進這裏的水道呢?運河水道距離這裏又遠,官道在揚州西邊,所以先祖確是聰明,離亂之世,隱居於此,是最好的辦法。以後……”阮元看著一旁北湖風景,確是有些世外桃源之感,一時間自也愜意。可就在這時,忽聽得腳步匆匆,原來是袁三從一旁奔了過來。

“老爺,不好了!”袁三剛剛看到阮元,便即上氣不接下氣地向阮元道:“揚州那邊來的人說,幾日之前,鎮江……鎮江已經失守了!”

“你說什麽!”阮元聽聞鎮江失陷,自也吃了一驚。

“老爺,聽說如今洋人兵船,已經布滿了鎮江江面,揚州城裏面,都已經準備戒嚴了!可是,劉宜人和四公子他們……”袁三想到揚州城中的阮家家眷,卻也擔憂不止。

“唉……沒辦法了。袁三,咱們……咱們這就回去吧。”不想阮元聽了袁三之言,當即便做出了南歸的決定。

“老大人,這使不得啊?您方才……方才不還說離亂之時,只有這北湖才是……才是最好的避亂之所嗎?”一旁那老農聽著阮元竟然決定回到揚州,也當即勸阻道。

“我不能只顧著我一個人的性命啊?”阮元也向他苦笑道:“這次我來北湖,就只帶了幾個小孫兒,書之、孔厚、澗芳、恩海,他們都還在揚州呢。都是一家人,留下他們在揚州擔驚受怕,我卻一個人在北湖安享太平,這樣的事,我……我不忍心啊?”

“老爺,可揚州一旦戒嚴,咱們不還是……”袁三也不願阮元在這個時候回到揚州冒險。

“無妨,我之前便有耳聞,麟總河為了加強揚州防務,也已經準備從清江浦南下,來揚州赴援了。到時候我們就去找麟總河,讓他帶著我們回去,不就安全了?”阮元見袁三憂心不已,也只得寬慰他道:“我看啊,按洋人以前攻城的情況,他們就算破了鎮江,一時間也不會再行動兵,若是揚州真待不下去了,咱們就一起再回北湖。可如今……如今總不能讓書之和孔厚他們……他們就這樣留在揚州啊?我身為一家之長,難道就這樣看著家人身陷險境,卻對他們不聞不問嗎?”

“這……唉……”無奈之下,袁三也只得同意了阮元回歸之議。果然,兩日之後,阮元便即在城外與麟慶會合,一並回到了揚州,主持城防之事。

這日麟慶和阮元一道視察南城,居高臨下,眼見數十裏外便是鎮江城樓,若是英軍果然北進,自是一覽無餘,而眼前的揚州城墻之上,只有寥寥七八門大炮,俱是百年之前舊物,甚至不少磚石均已脫落,露出裏面的野草。麟慶看著全然無力與英軍相抗的城墻,也向阮元問道:“阮相國,英吉利人如今是……是要去江寧訂立和議,不是要往揚州出兵,這……沒錯吧?”

“麟總河,咱們防得不也就是個萬一嘛?”阮元也苦笑道。

“唉,話雖如此,可你看這揚州城墻,這……這怎麽守城啊?”麟慶也向阮元嘆道:“這裏少說也有一百多年不打仗了,城防、軍械,根本不堪使用啊?鎮江那可是三千人的旗營,如今都敗了,我麾下不過五百河標,從來就沒打過仗,我知道你們也練了一些鄉勇,可這槍炮軍械都不夠啊?相國那句話說得是……盡節成仁,罷了,若是洋人真的前來攻奪揚州,我率眾死戰,然後自盡便是,前人做得,我有什麽做不得的呢?只是阮相國,您一家老小我看著……您那些孫兒也都是讀書的好材料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嘛?不如再過幾日,待相國家裏收拾得當,我遣人送你們一家回北湖,你們就……就不要留在這危城之中了。”

麟慶所言“盡節成仁”,乃是阮元致仕後拜謁史可法祠時所書,此時麟慶之言,便是既然道光已經讓他協防揚州,那自己也只有與城池共存亡一條路了。阮元聽著麟慶之語,自也慨嘆,但阮元也清楚自己一家即便留在揚州,對於守城之事也幫不了多少忙。只得向麟慶笑道:“既然如此,也多勞煩麟總河了。”

“總河大人,總河大人,不好了!”不想就在這時,一名河標兵士匆匆而上,見了麟慶,當即拜道:“總河大人,瓜洲那邊傳來消息,說……說有五艘從湖廣前來揚州販運糧米的糧船,在鎮江江面被英吉利人的船扣下了!這……這可如何是好啊?”

“你說什麽?!這……揚州城從來人口稠密,存糧不多,尤其是如今七月時節,糧鋪全要靠四川湖廣的米糧接濟,這些糧船被洋人扣下,那用不了幾日,揚州就要斷糧了啊?這……揚州如今還有許多百姓呢,可如何是好啊?”麟慶做南河總督已有多年,自然清楚揚州民情,深知一旦數日之內糧船不能及時到揚,只怕用不著英軍進犯,揚州百姓很快就會因為乏食陷入恐慌。屆時一旦出現民變,百姓又遲遲看不到糧米,那局勢可就不是自己能夠控制的了。

“麟總河,要不您讓我去吧。”不想這時竟是阮元主動提出了前往取船的建議:“我和英吉利人在廣州的時候就多有交涉,和他們打交道,如今揚州城裏,還有比我更合適的人嗎?”

“阮相國,這怎麽使得呢?”麟慶聽了阮元主動請纓,也當即勸阻道:“您這都快八十了,腿腳也不方便,哪能勞您走這一趟呢?再說了,英吉利那邊,若是眼見有個大清舊日宰相前去議事,那他們會怎麽想?他們巴不得把您軟禁起來,然後對朝廷漫天要價呢?所以我看……您還是不要去的好。”

“麟總河,我這不還有轎子嘛。”阮元也向麟慶笑道:“再說了,我不過是個致仕大學士,對朝廷而言,早就沒什麽用處了,洋人把我軟禁起來?何必多此一舉呢?朝廷不用,也不需要為了我一個致仕大學士,再多擔什麽心的。更何況,若是英吉利人真敢那麽做,那……盡節成仁,這本就是我寫給史閣部的,我又為什麽不能……不能這樣做呢?而且真有那樣一日,英吉利人再想訂立和約,只怕還要在道義上更吃虧一些吧?我知道,英吉利人從來對財利之事斤斤計較,不能幫他們達到最大利益的事,他們不會做的。”

“阮相國,這……唉,如今還有什麽更好的辦法呢?我……我幫您備船,再挑幾個得力的下屬,我盡力……盡力護您周全吧。”麟慶雖然不舍阮元前去敵營,可眼下卻也別無他法,無奈之下,只得答允了阮元的要求。

隨後麟慶便即派了幾名兵士,扮作侍仆,同阮元一並乘船南下。船行一日,便即到了瓜洲,次日下午,便即抵達靜海寺之畔。

“莘農啊,我……我本來也不想走這一趟啊?”阮元聽了伊裏布之言,卻也只得苦笑道:“可如今這場仗,火都快燒到揚州了,揚州的米船又被洋人扣下,若是我不走這一趟,揚州百姓怎麽辦呢?不過莘農也自放心,洋人只要能把米船還給我們,我明日便走,總是……總是不能讓你們再擔心我了。”

“洋人還你們米船?伯元,這……這能成嗎?再說了,你是太子太保,以前做過大學士,若是有你這樣的貴人來靜海寺同洋人談判,那洋人把你軟禁了可怎麽辦?我……我手下也不過十幾名侍從,沒有……沒有兵可用啊?”伊裏布還是頗為憂心地向阮元道。

“莘農,洋人軟禁我做什麽呢?洋人要的是議和,又何必多生事端啊?”阮元也向伊裏布安慰道,這時伊裏布身旁的一名侍從也走上前來,向阮元和伊裏布拜道:“老爺、阮太保,小人已經向英吉利人那邊送了帖子,英吉利人那邊有個頭目,說……說可能認識阮太保,想著……想著請阮太保過去一見。”

“英吉利人認識……認識我?”阮元聽著那侍從之言,自也好奇,只得心中定下,先見那英國人一面,再作定奪。想到這裏,阮元便也請那侍從在前引路,身後跟了兩名麟慶派來的兵士,以防不測。那靜海寺中此時已然空出了幾座房舍,以備數日後和談之用,房舍左右各自站立著幾名清軍兵士與英軍步兵,阮元也在那侍從引領之下,走到了一座小舍門前。只見小舍之中,果然已坐了一名英國老者。老者眼見阮元到來,便也向一行人問道:

“這位老先生,您可是……光祿大夫、太子太保、予告大學士阮元阮先生?”那“予告”一詞與致仕同義,予告大學士即是致仕大學士。而真正讓阮元感到驚異的是,這人竟然說得都是流利的中文。

“老夫正是阮元,你……是你?!”這間房舍門戶向西,此時已是未初時分,日光自西向東而照,正將那老者樣貌照得清楚,雖然距離先前會面之事,已經過了二十餘年,但阮元一生所見英國之人並不算多,這一次自然看得分明。眼前之人,正是五十年前隨馬戛爾尼使團前來中國,二十六年之前又作為阿美士德副使出使北京的小斯當東。不覺五十年時間過去,當年馬戛爾尼使團中的那個少年,此時也已經變成了白發蒼蒼的老人。

“我是江北揚州之人,如今已然致仕在家,這場仗……本來我也是不願參與的,但沒辦法,你們的兵士如今在長江之上扣下了前往揚州的幾艘米船。我想著既然你們也已經同意和談,那這個時候你們還在對長江上的米船動手,是什麽意思呢?使者先生,我想聽您一個解釋。還有,您又是為何會出現在這裏的呢?”阮元見了小斯當東,心中雖多有感慨,可回想起糧船被扣,尚不得還,言語之間卻是平淡如水,並無半點客氣之處。

“阮先生,我……我是特意同國內外相商議之後,去年年末決定來中國的,您應該清楚,若是五十年前你們的大皇帝能夠同意馬戛爾尼爵士的要求,你們又何必打這一仗呢?五十年前的人,除了我都不在了,所以……我想著再來中國一趟,幫我父親,幫馬戛爾尼爵士見證他們的遺願完成的那一刻。”小斯當東一邊說著,也一邊向身旁幾名兵士問了幾句,兵士當即退下。過不多時,便又返回,向小斯當東耳語了片刻。

“阮先生,這件事是我們疏忽了,方才我遣他問過了司令,司令說,不是他的意思。”小斯當東也向阮元解釋道:“司令到了鎮江之後,一向嚴明軍紀,不許劫掠百姓,您家鄉的米船被扣下,應該是那些不聽話的印度兵士擅作主張。如今司令已經下了軍令,告知鎮江那邊駐軍,讓他們把米船還給你們,阮先生回到鎮江江面,自然就可以把米船接回去了。”

本站無廣告,永久域名(danmei.twking.cc)